英国史
Simon Schama
Bill Paterson
即便是在17世纪的革命高潮时期,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当权派也毫不留情地镇压了要求民主进程进一步推进的中下层人民。平等派领袖李尔本等人被逮捕和监禁,代表士兵的阿诺尔德、洛克叶及汤普逊则遭枪杀。虽然1695年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并未再恢复,但揭露现实政治腐败的作家仍然遭遇迫害,著名的威尔克斯案就是一个例证。托马斯·潘恩因批评英国政府而逃往国外。进入18世纪末,当激进民主主义在国内兴起时,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暂停“人身保护法”的生效,制定了“叛逆行为法”和“叛乱集合法”,进一步限制人民的言论与集会自由。这些法律使得激进民主人士如托马斯·缪尔被判流放至澳大利亚。尽管19世纪进行的三次议会改革逐步扩大了选举权,但直到1918年第四次改革时,妇女才终于获得了投票权,并且年龄限制为30岁以上。在英国工人运动兴起后,统治阶级多次动用武力镇压工人,例如著名的“彼得卢屠杀”惨案以及宪章运动期间的暴力对抗。同时,在对外关系上,作为避难所的英国,也在积极推行反革命和殖民侵略政策。从18世纪末至滑铁卢战役前的20余年间,英国不断参与反法战争;而其殖民主义者在全球各地侵占土地、屠杀人民、掠夺财富的行为,也使得英国工业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剥削殖民地劳动者的成果。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由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强加给中国,表明英国不仅在国内推行专制,在国际舞台同样扮演了反动角色。尽管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进步,但也伴随着许多负面效应。工厂成为了“昏暗、肮脏的牢房”,工人们的生活条件极其悲惨,而工业化社会剥夺了他们作为人应有的尊严和自由。因此,我们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应汲取英国的经验教训,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公民。